logo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廉政时空 > 要闻

集中整治解民忧 破解难题办实事丨织密村集体“三资”监督网 让农民心里有本“明白账”

更新时间:2025-03-31 15:24 浏览量:36 信息来源:哈尔滨日报

       民生冷暖见初心,一枝一叶总关情。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开展以来,哈尔滨市纪委监委全面落实中央纪委国家监委、省纪委监委部署要求,聚焦群众急难愁盼,从解决群众最关心、最直接、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,选取小切口、采取硬措施,推动集中整治工作取得实效,办成了一批群众可感可及、拍手称快的实事好事,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关切、满足群众需求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
       12月4日,《哈尔滨日报》“集中整治解民忧 破解难题办实事”专栏刊文《织密村集体“三资”监督网 让农民心里有本“明白账”》,报道哈尔滨市纪检监察机关整治村集体“三资”管理突出问题,守好农村集体“钱袋子”。

织密村集体“三资”监督网 让农民心里有本“明白账”


       “以前不清楚村里收入多少钱,钱都花到哪了也不知道,心中有疑惑不知道去哪儿问。现在村集体账目及时公开,我们心里都有了一本‘明白账’。”通河县青山村村民说。集中整治开展以来,通河县纪委监委聚焦群众所忧所盼,解决群众所急所难,回应群众关心关切,通过整治村集体“三资”管理突出问题,守好农村集体“钱袋子”,赢得群众的一致赞扬。

       农村集体资金、资产、资源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,更是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。通河县纪委监委以“三资”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“回头看”为切入点,聚焦农村集体资产、资源承发包、“三资”使用等情况,整合监督资源,内外协调、上下联动,督促职能部门深入各个村庄进行走访调研,广泛收集群众意见。通过查阅账目、实地勘察等方式,全方位、无死角、拉网式排查“三资”管理中的问题线索,实现了监督角度立体化、监督工作规范化、监督方式多样化,集中解决一批重点问题。

       在工作推进中,检查组发现通河县某村村委会土地承包费8200元、自来水费7400元,均未存入银行基本账户中,直接以现金方式用于村级各项开支,共支出1.56万元;2023年新增地源费19万元,未按照《通河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管理办法》规定及时存入经济合作社银行基本账户。通河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监督职能,对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严肃查处,相关人员受到处分,确保了该村各项资金均按要求存入相应账户。

       为深化以案促改促建促治,通河县纪委监委还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农村集体“三资”普遍性、长期性问题精准把脉“治疗”,向通河县农业农村局下发监察建议书,督促通河县农业农村局推动各镇政府完善相应工作机制、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机制、落实重大交易公开透明机制等,严格落实“三资”管理责任,让“微权力”在阳光下运行。

       为巩固整治成效,通河县纪委监委着力在“建机制”上下大力气,督促各职能部门建立完善资金管理制度,进一步加强管理,防止问题反弹。同时,加强对村干部的廉政教育,通过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等方式进一步增强村“两委”干部纪法意识,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,掐断“微腐败”的源头。

        “我们坚持监督、办案、整改、治理一体推进,全面排查问题线索,压紧压实地方党委政府主体责任,坚持监督监管同向发力,健全贯通联动监督机制,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,有力保障村集体‘三资’安全,有效提升基层监督能力和治理效能。”通河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