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廉政教育 > 典型风范

唱响新时代的“引航歌”

更新时间:2020-10-05 15:35 浏览量:9478 信息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


       姚泽炎,1964年生,江苏如皋人,现为长江引航中心南通引航站高级引航员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。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、全国十佳引航员、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,被评为“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交通人物”。

       小时候,我一直生活在长江边,站在江堤上看大船小船破浪穿行,很是着迷,弄潮行舟成为儿时的梦想。1982年,我如愿考入武汉河运专科学校海港引航专业,毕业走出校门就登上外轮,成为一名引航员。

       记得自己第一次站在外轮的驾驶台上,心中不免忐忑。初次调试外轮的新型雷达,两手有些生硬。希腊船长看了,傲慢地说:“引航员先生,还是让我们的值班驾驶员替你调试吧!”那种神态让我无地自容。

       我想将来要在外轮上站住脚跟,挺起脊梁,必须刻苦钻研,掌握娴熟技术。从那时起,我一有空就钻到引航站的阅览室苦读,并得以主持多项船舶驾引技术重点课题的攻关与研究。平时我还注重观察和思考,船行到哪里,就随时把潮汐、气象、航道、水流以及各个码头的地形、地貌数据等内容一一记录下来,将船性、人性、水性融为一体。30多年来,数百本引航记录叠起来已有一米多高,同事们都说这是长江引航的“百科全书”。

       2009年11月,第20届世界引航大会在澳大利亚召开,我应邀在大会上作专题发言。作为向世界讲述中国领航技术的第一人,国际引航协会会长、美国人麦克向我竖起大拇指。

       有人说引航员比大熊猫还要珍贵,意思是我国持有引航证书的引航员很少。其实引航这个职业,其危险程度仅次于矿工和试飞员。长江入海口20公里宽的江面看似宽阔,水下却浅滩无数。弯曲狭窄的航道里,大小船舶来往穿梭,稍有不慎,便会船毁人亡,因此我们几乎天天在刀尖上行走。

       船就是我的家,船员和船舶的安全又涉及千万家庭和千万企业。有多少人在牵挂这些风口浪尖上讨生活的人啊!只有让这些船平平安安地航行在长江,黄金水道才会真的产出“黄金”。命运在我手中,我以坚强的毅力,不断刻苦钻研先进科学技术,并研究出“安全引航操作十诀”“弯曲航段船位目测法”,开拓出一条宽敞的引航之路。

        记得一次为马绍尔“玛琳”号轮引航。船行20分钟后,主机突然发生故障。继续航行,造价70多亿元的苏通大桥极有可能受损。面对险情我从容指挥,凭着经验沉着操控,最后巨轮在苏通大桥下惊险地划出一道弧线,三艘船挨着大船尾部穿过,一只浮筒也从船的右侧擦过。惊魂一刻,大船转危为安。“玛琳”号船长紧握我的手,称赞我“有一双神奇的手”。

       安全引航,只有起点、没有终点,只有更好、没有最好。我曾创造出在狭窄、弯曲、复杂的内河航道上,把吃水最深、船体最宽、船身最长、吨位最大、上部建筑最高的船舶安全引领进出长江的多项纪录。最近,我和两位同事共同将世界上最大的矿砂船“招商梦1”安全引领出江。这艘40万吨散货船的成功引航,实现了又一项新的突破,在引航界产生了不小的震动。

     “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。”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让我深受触动。我经常超负荷工作,从不叫苦、不抱怨。一次执行任务时,我的髌骨摔成骨裂,为避免调换引航员耽误船期,我强忍剧痛,咬紧牙关,默默地把韩国轮从太仓港引出长江,又将巴拿马轮从上海引至南通,后因错过最佳治疗时间,被迫住院。家人很心疼,我解释说,两艘巨轮耽搁一天船期费就要10万美金,何况码头商还在等货啊!

       我一直把肩上的“四条杠”(引航员执照)看作长江和大海赋予的重托,将头顶上的帽徽视为国家使命的象征,主动把重担扛在自己肩上。30多年来,在世界上最忙碌、最复杂的水路上,我引领了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船舶7000多艘次,引航里程72万多公里,并创造了安全无事故、行风零投诉的奇迹。

       前不久,长江引航中心成立了以我的名字命名的“姚泽炎班组引航工作室”,未来,我要以工作室为平台,在技术创新、课题研究、人才培养、技术帮扶咨询方面发挥积极作用,更好地“把世界引进长江、把长江引向世界”,唱响新时代的“引航歌”。